行业动态

近有疫情远有云生鲜电商大机会

  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与众不同。一线工作者在战场最前线,普通民众宅在家不出门为社会做贡献。与此同时,各路企业也在各自的领域内奉献自己的力量,包括生鲜电商。尽管2019年生鲜电商的唱衰声不断,暴雷、倒闭的企业也不占少数,但巨头的不断加入,整个生鲜市场也在不断成熟、壮大,以至于在疫情面前能成为一股主力军。

  而在这一特殊时期,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损失惨重的情况下,生鲜电商却因此出现”转机“。虽然人们都知道这一春天十分短暂,但对生鲜电商来说是难得的机会,疫情快速教育了市场,培养了用户心智。那么,哪一种模式的生鲜电商更能迎接挑战,利用这一特殊时期实现反击?

  疫情对餐饮、酒旅、交通、影视等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可对部分行业同样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生鲜电商便是其一。

  以史为鉴,参考当年非典时期,全民禁闭下电商和快递强势崛起,诞生了阿里、京东、圆通等巨头,一度重塑了国内商业生态链。

  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会押韵,在疫情再起之时,云经济也应声而起,生鲜电商迎来了全面爆发。

  “非典”疫情对市场形成短期冲击,2003Q2社零(社会消费品零售)速呈“V型”走势。非典疫情集中于 2003Q2发展较快,商业贸易板块跌幅居前。

  疫情对社会消费品零售短期拖累较为显著,2003年5 月社零增速同比仅4.3%,环比回落3.4%,疫情平息后消费迅速反弹并在2004年创新高。

  必选消费类日用品、粮油、餐饮等在疫情期间稳健增长,CPI受疫情影响较小。而可选消费纺织服装、金银珠宝类回落幅度较大,但疫情过后均恢复至疫情前甚至更高的水平。

  非典疫情重灾区北京市商场客流量显著下降,百货业景气明显回落。相较而言,消费者去社区超市和便利店频次增加,根据北京市商委的统计,北京10家重点连锁便利企业2003上半年新开店铺260家,实现销售额9.1亿元, 同比增长63%。

  电子商务拥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无需人员接触往来的优势,能有效的帮企业克服“非典”造成的商务隔离危机,打通新的业务渠道。电商在非典时期被空前强化后被人们普遍接受,网上交易额大幅攀升。

  全国多家连锁商超企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永辉超市、苏宁易购、家家悦、红旗连锁、步步高以及湖北本地商业鄂武商、中百集团等,纷纷做出“不涨价、不缺货、不打烊”承诺,充分的发挥供应链优势,加大相关物资的采购和调配力度,备货量均为日常供应2-5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下,消费者居家隔离防控病毒,更倾向于选择“送货到家”服务,带来商超线上销售激增。

  2020年除夕至正月初三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540%,超市商品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600%。其中,粮油副食、日配冷藏、水果蔬菜和肉类成为销售额最高的品类。

  生鲜业务具有刚需、高频、广覆盖的特点。生鲜市场规模近5万亿,此前电商渗透率不足5%。疫情当下居民网购意愿加强,生鲜行业渠道变革加速。生鲜电商春节期间订大幅度增长,每日优鲜除夕至正月初四,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预计春节七天总销量将突破4000万件。

  新兴渠道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线上需求激增带来销量的同时也考验企业的应急能力。强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公司可以通过自己的采配系统高效组货,满足居民节日需求和日常储备,减少因缺货、供应不足带来的损失。

  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将自己的活动半径缩小至家里的卧室到厨房,有分析认为,短期内暴涨的线上买菜需求,或让去年惨遭洗牌的生鲜电子商务行业迎来新机遇。

  一方面,疫情下催生出用户,加速了对市场的教育,企业相当于获得了免费的广告,但另一方面,抢购潮背后,企业面临着供应链、配送、物流、人力、账期等一系列考验。

  同样是抢菜,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一二线城市生鲜电商APP配送时间长,溢价高,买菜全靠抢;三四线城市的社区团购模式则面临需求分散、选择少、成团不足遭遇的情况。

  但如同17年前的非典疫情给电子商务平台带来生机一样,很多独角兽企业已经在这次的危机之中寻求转型,生鲜电子商务行业也是如此。一些生鲜电子商务平台联合餐饮商家另谋出路,餐饮零售化成为新趋势。农产品直供社区、农产品产区走播的新业态,也是未来的机会点。

  首先是以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根据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叮咚买菜大年三十的订单量同比上月增长超过300%,近期整体订单量约增长80%;除夕至初四,每日优鲜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其华北区域的订单量增幅为去年同期的136%,大年初一当天订单量较去年涨幅增加227%,其中水果和蔬菜的预计到货量为原来计划的3倍左右。美团买菜在北京地区的日订单量达到了春节节前单量的2-3倍。

  另外,盒马鲜生、永辉到家等为代表的店+仓模式也呈现销售量暴增的态势。其中盒马蔬菜的供应量比平日最高量还增加了50%,一天要卖几十万份蔬菜。永辉到家粮油储备是平时的3倍供应量。

  而像京东到家、家乐福到家等为代表的平台合作型也都实现约三倍的销售量增长。根据其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京东到家从除夕至大年初九,全平台成交额同比去年增长约374%,其中粮油副食商品成交额同比增长了736.40%,肉品同比增长了711.11%,休闲食品增长了527.16%,蔬菜增长了441.1%,水果增长了378.8%。同时,苏宁为应对增长,从集团其他部门抽调千余人补充生鲜到家业务人员运力。

  根据目前所提供的数据,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整体生鲜电商在春节期间都实现同比三倍的销售增长。数字飙升的背后更是各平台新用户的增长以及客单价的提高。客单价低一直的生鲜电商一大诟病。在春节期间,每日优鲜订单的客单价平均达到100元,永辉到家客单价也增加约70%。

  因此,疫情成为天然拉新场景,缩短市场教育时间,同时也短暂的解决了客单价低的问题,虽然无法从根源上处理问题,但至少疫情期间持续的高客单价能让2019年伤痕累累的生鲜电商们能有喘息的机会。

  疫情仍在持续,供给的整条产业链被堵塞,难关重重。保供应难,保运送时效与体验更难。

  首先是物流遇上问题。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量的物流公司都在支援武汉,物资送过去,司机和车子都要进行隔离,加上节后很多人员没办法到岗,留下的都是当时春节的值班人员。

  其次是人力问题。据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信息,春运开始14天,通过铁路民航出京的人数超过1000万,目前还有800多万人没有回京。2月2日至2月18日已有200多万人订票返京,但仍有593万潜在回京旅客会逐步订票返京。这也代表着还有近600万人不知何时才能复工。

  “如果物流不恢复,商流就起不来,商流起不来,老百姓就没办法消费,没办法消费,就会导致公司运营难度加大。可以控人但是一定不可以断货。”汉森供应链董事长黄刚建议道。

  第三,现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各家竞争的还是供应链。供应链包括几个维度:有没有菜、菜品质是否好、能不能高效的供应和运输菜、未来是否能长远地留下有价值的用户。

  “需求端没问题,只要你有东西就能卖出去,是否能让客户继续在你这购买,关键还是在于你的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力。”施卓杰称。

  最后,一个影响供应效率的重要的条件在于资金。众所周知,2019年是生鲜失血的一年,一些平台靠融资度日,尚未实现自身盈利,尤其是一些前置仓企业。订单量增加也代表着成本的增加,如何在这场战役中回血,是他们比平台型企业要多思考的问题。因为生鲜产品有很强的季节性,需要冷链等特殊物流,一旦因为物流问题导致的货品保存不当,就会招来大量的投诉。另外,账期也是一大挑战,即使产品能运输能上架,但是还要等多久才能收款,也是大问题。

  各平台的特点决定着他们在这段特殊时期的表现。而另一个核心问题在于他们如何能在疫情过后实现留存。这也是他们在现在就需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各平台都尚未公布新用户增长数据,用户增长是平台后期发展的关键。

  疫情能否决定出更合适用户的生鲜到家模式,目前我们大家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疫情对生鲜市场进行了催熟,一个更健康的生鲜市场离我们更近一步,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