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电脑版

央视有什么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吗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你知道央视纪录片有哪些吗?本文为你盘点央视经典的10部纪录片,这些经典纪录片有美丽中国、自然的力量、公司的力量、大国崛起、园林、大漠长河、敦煌、南海一号、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大国重器,快来看看吧。

  《美丽中国》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大型电视纪录片,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向电视观众展示中国的魅力。本片包括六集,从长江以南的稻米之乡开始,到酷热的西双版纳雨林,极寒的珠穆朗玛峰,中国的标志长城,中华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1.8万公里海岸线。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拍摄设备展现中国不为世人所知的魅力,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美丽中国》获第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乐与音效奖。

  《自然的力量》是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于2016年12月31日推出的一部六集自然类纪录片,由李文举担任总导演,方亮担任解说员。该片记录了藏羚羊、雪豹、野牦牛、长臂猿、亚洲象以及中国南海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故事,呈现了中国生态多样性之不可多得,举世唯一。该片自2012年启动制作,历经五年完成。该片以国际通行的自然类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技术标准做拍摄制作,拍摄点50多个,囊括中国四大无人区等人迹罕至的地区,行程数十万公里,野外拍摄总时间超过500天。

  2010年8月23日起在央视财经频道(CCTV-2)开始隆重播出。这就是央视联手金蝶软件打造的、中国第一部深刻探讨公司制度的电视纪录片。它以世界现代化进程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发展、演变、创新的历史,讨论公司组织与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创造、社会生活等诸多层面之间的相互推动和影响,旨在以公司为载体观察市场经济的演进,探寻成长中的中国公司的发展道路。

  《大国崛起》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该片在2006年11月13日—24日(CCTV-2)黄金时间21:30首播,每集大约45分钟。本片播出后,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本片的一套八册同名系列图书,内容有了大规模扩充。

  5、园林 《园林》是一部央视纪录片,本片从园林入手,以八集的篇幅去讲述历朝历代园林里人的生活、故事,和梦想。园林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中国人长期以来梦想的仙境和心灵安宁之所。园林是一种情感,寄托着中国人祖祖辈辈对理想的、美好的生活环境的一种想象,园林也是人与自然与自我对话的思考空间,物我合一,关照生活。神话时代的园林传说,历史上的园林之最,皇家园林、文人园林以及私家园林都会在片中重现。古今对望,大美归来。

  《大漠长河》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该片以一个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为着眼点,通过地质、历史、现实等诸多角度,探寻中国沙漠的成因,分析沙尘来源,展现沙漠化的危害,纪录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人们的生存现状,展现人与荒漠化之间互有进退的较量。该片将细节化讲述与宏观的论述巧妙结合在一起,在追索人物故事、人物命运的同时,贯穿国家政策、沙漠常识,唤醒人们对“荒漠化”问题的高度关注。

  7、敦煌是中央电视台继《故宫》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旨在记录敦煌地区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发展脉络,深入揭示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摄像机对准敦煌和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生活过的人们,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将那些被遗忘了的文明一一重新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主创人员力求奉献一部全方位反映敦煌历史与文化的文献纪录片,全面纪录敦煌地区2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散落其中的故事;全方位展现100年来敦煌学的学者对这个沙漠宝库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成果。

  《南海1号》是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出品的的三集纪录片,于2011年12月2日至4日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该纪录片将展示“南海1号”从1987年中英联合打捞队偶然发现到2001年开始大规模探查20多年的历史。总导演刘文介绍称;

  2012年央视纪录片频道还将播出多部自制纪录片。该纪录片首次全面、细致地展现了南宋商船“南海Ⅰ号”的打捞过程,以及这条沉船背后的故事.《南海Ⅰ号》不仅是央视首部原创高清纪录片,同时也首次将“打捞沉船”放到了中国水下考古事业发展的脉络上。

  《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人文历史纪录片,由徐欢、周兵执导。该片于2010年10月2日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首播;

  2011年2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播出。《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共12集,每集40分钟,分别演绎古代中亚、埃及、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等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东西方艺术演进历史,穿插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最新评析,同时也呈现了卢浮宫和故宫依托宫殿建筑设立博物馆的精妙构思与创意。

  为全面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工业与信息化部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大国重器》电视纪录片由中国工业报社、《装备制造》杂志具体组织实施,联合拍摄。该片的播放将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中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刘宝恒对记者说:“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我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

  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作为一个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是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毫无疑问,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所有的食物,在我们走进厨房,走向餐桌之前,先让我们回归自然,看看她给我们的最初的馈赠。

  本集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上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种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大多数来自。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

  腌制食品,风干晾晒的干货,以及酱泡、冷冻等是中国历史最为久远的食物保存方式。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对此类食品喜爱有加。

  本集涉及的美食主要有腊肉,火腿,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和原材料的各种中国美食。

  贮藏食物从早先的保存食物方便携带发展到人们对食物滋味的不断追求,保鲜的技术中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同时“腌制发酵保鲜”也蕴含有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意象,如对故乡的思念,内心长时间蕴含的某种情感等等。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民间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我们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煮、蒸、炒三次重要的飞跃,他们共同的本质无非是水火关系的调控,而至今世界上懂得蒸菜和炒菜的民族也仅此一家。本集将主要透过与具有精湛美食技艺的人有关的故事,一展中国人在厨房中的绝技。

  中国饮食素有“味”是灵魂之说。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调味品,不同的调制手法,不同的调味大师,引领食物到达更加美味的境界。咸鲜,甜咸,酸甜,酸辣,麻辣,香辣,苦香,鲜香……每一种美食,经过中国人的精心烹饪制作,呈现了不同的味型与气质。本集要探究中国人烹制各种口味所需不同调味料,展示丰富的调味料的制作流程与工艺,解密中国人高超的调味技术。10个故事,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和新疆、云南等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通过展现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讲述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作为最后一集,本集将带领观众完成一个回归——从餐桌回归大地。以餐桌上的美食为出发点,继而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它们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并突出体现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正是这样的方式才能为美食提供至关重要的品质保证——优良和清洁。